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文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加强日常巡查

2025-05-13 14:49:12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 郑铁峰)疫情当前,浙江许多不必要的省市使用外出活动都已暂停,但是场监,电梯与我们的管局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发文特殊时期密闭空间的督促电梯单位消毒和通风有保障吗?维护保养应该怎么做?应急救援电话全畅通吗?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加强通知》,要求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电梯使用单位,日常尤其对医院、巡查车站、浙江地铁、省市使用机场、场监集中隔离点等疫情防控重点场所,管局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发文发现异常或故障,督促电梯单位第一时间通知电梯维保单位排查处理,保障电梯安全正常使用。

  提醒使用单位定期消毒。根据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浙江全省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特种设备信息化平台,提醒使用单位定期对电梯进行消毒,重点对电梯环境表面(电梯周边、人群经常接触的按键、扶手、轿厢门壁等)进行清洁和消毒杀菌,加强垂直电梯的换气通风,保持通风风扇长期开启或定期打开轿厢换气通风。

  督促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因防疫工作限制无法进入现场维保的电梯,电梯维保单位在确保电梯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在维保到期日前,征得使用单位同意,可适当延长维保周期。同时,鼓励通过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实施在线实时检查维护,或者通过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远程检查维护。电梯维保单位在接到报修信息时,应当及时响应并修复相关故障,确保电梯安全运行。鼓励各电梯维保单位实行无纸化维保记录,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各电梯维保单位要积极向维保人员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在现场维保或救援作业过程中,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畅通。据悉,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督促电梯使用和维保单位做好人员值班值守,确保应急救援电话“96333”24小时畅通,一旦发生困人等突发事件,立即组织救援,确保按照规定时限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责任编辑:24
  • 综合 | 中心 | 文化 |
  • Add: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Tel:020-123456789

    | Copyright © 上海暮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2025北京书市:一场年轻态、文艺范、惠民性的文化盛宴  全国多地文旅数据出炉 清明期间这些红色景区受青睐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举办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严监管  景区免费开放,不靠门票靠什么  “园居春信”2025年中国园林博物馆清明节文化活动举办  以陈嘉庚为原型,舞剧《海的一半》启动巡演  河南武陟: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活  话剧《青蛇》被侵权,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声明  安徽省果树产业效益创历史新高  我们问了13个大学生:为什么要讲脱口秀  【文化中国行·一线讲述】那些被文学照亮的村落  文化中国行丨丽江古城“天雨流芳” 一句劝学古训背后的文脉书韵  安徽集成举措促夏粮迎丰收  古人弹琴,到底啥姿势啊  全国多地文旅数据出炉 清明期间这些红色景区受青睐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举办  安徽:“黑科技”赋能特高压巡检保障迎峰度冬  首批15地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  来故宫,赴一场园林雅集  游泳受伤 农庄赔偿2万元  赶全国非遗“大集” 中外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赶全国非遗“大集” 中外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去码头整点薯条  中国“文物医生”在海外 妙手匠心帮助修复世界文化遗产  AI时空映画|花开中国 春满山河  全国多地文旅数据出炉 清明期间这些红色景区受青睐  两会聚焦  千年桃乡焕发新生机 2025年甘肃秦安桃花会开幕  郑茜:我们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民族博物馆  交通运输部:多措并举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  话剧《青蛇》被侵权,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声明  安徽产业援疆为和田皮山“造血”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幕  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提示:不是所有净化器都能除花粉过敏原  鹳雀楼,更上层楼  AI时空映画|花开中国 春满山河  千年桃乡焕发新生机 2025年甘肃秦安桃花会开幕  投身江淮大地,书写强农兴农大文章  我们问了13个大学生:为什么要讲脱口秀  “颍上村嫂”凝聚社会治理“她”力量  “质量月”曝光台  莫奈笔下的风景,百多年后仍在滋养人类的心灵  “质量月”曝光台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读懂写在中华大地上的运河史诗  全国所有省份已将职工医保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  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印章  春花不止于江南——去明代北京反向赏花  安徽芜湖:朵朵荷花映红致富路  2025北京公众考古季启动,推出京津冀考古研学等新形式